联系方式

地址:长春市二道区
电话:长春市二道区
微信:15584415179
邮箱:15584415179

一、瓷坯的化学组成

瓷坯是由生的无机矿物原料配合组成,但经过高温化学反应,就生产新的物相,不再是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来矿物了。瓷器在高温临近烧成时,是一种非常粘滞的、具有各种不同组成的、玻璃状的铝硅酸盐坯体。冷凝后主要由玻璃相、结晶相和气相所组成。结晶相是瓷坯的骨架,玻璃相起填充与凝结的作用,气相则是能降低许多性能指标的有害组份。

玻璃相主要是由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CaO、MgO与酸性氧化物SiO2或中性氧化物Al2O3反应生成的硅酸盐玻璃或铝硅酸盐玻璃。莫来石晶体是粘土中的Al2O3和Si02经高温分解后又重新再结晶的产物。

Si02是瓷坯化学组成的主体,比量总是占首位,它在高温中一部分溶入长石玻璃,加大液相的粘度,增进抵抗变形的能力,另一部分与Al2O3反应生成莫来石,余下的部分以熔蚀剧烈的颗粒状残存于坯中,已大部分转化为半安定的方石英,它与莫来石一起成为瓷坯的骨架,是瓷器具有机械强度的主要因素。

Al2O3同样是瓷坯化学组成的主体,它在高温中主要与Si02反应生成莫来石晶体,使制品具有良好的白度、机械强度、耐热急变性和化学稳定性。

Fe2O3和TiO2是使坯体染色的杂质。

K2O、NaO、CaO、MgO是熔剂,在瓷坯中含量很少。

二、釉的化学组成

釉是附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种玻璃或玻璃与晶体的连续粘着层。按釉的化学组成可将釉分成长石釉、石灰釉、白云石釉、滑石釉、生料釉、熔快釉、难溶釉、易熔釉、透明釉、浮浊釉、无色釉、色釉、食盐釉、土釉等等。

釉料是酸性的氧化硅(SiO2)与碱性氧化物(K2O、NaO、CaO、MgO、PbO等)的混合物,在高温中熔成液态,而在冷却过程中逐渐凝固,最后硬化为玻璃态的硅酸盐。釉是“固态溶液”,不能以单一化合物看待。

从物理——化学方面来看,釉即是玻璃,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如各向同性的特性,没有固定的熔点,具有光泽、不透水等特性。但就化学组成、制作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来看,釉与玻璃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显著的区别是熔融的釉在组分之间的反应程度及熔质不均匀性方面都较玻璃差。在高温时釉与坯体相互作用,由于分子的扩散,形成了中间层,釉的组织受到坯体的影响,就不一定象玻璃一样获得均一的非晶态,往往可以发现由于反应生成的晶体,或由于反应不完全而留下的石英质点,以及由于它的成分,烧成温度和烧成时间的关系,可能含有的或多或少的气泡。中间层是坯与釉互相扩散形成的,它既吸收了坯中的Al2O3和SiO2,也吸收了釉中的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氧化物,在坯釉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对调整坯和釉之间的差别,改善坯釉的结合性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主要助熔剂在釉中的作用

1、以K2O为熔剂比以Na2O为熔剂时能使釉具有更好的光泽、白度和透明度。K2O能熔化石英更多一些,因而能增加釉的硬度与耐磨性,在高温时K2O釉的粘度比Na2O釉为大。

2、Na2O具有使釉的流动性增加的强烈作用,能增加硅质玻璃膨胀系数,降低釉的抗张与弹性性质,所以釉中Na2O过多时,特别容易生成开裂。

3、CaO能提高釉的弹性、强度和光泽度,加强坯、釉的结合作用,但也能增强铁的着色能力,不管是氧化气氛还是还原气氛,都能使釉的白度下降。

4、MgO能增加釉的白度,在高温中能增加釉的流动性,增宽烧成范围,减少釉的热膨胀,提高釉的弹性,促使坯釉中间层的生成,因而减少了产生裂纹的倾向。

5、PbO是易熔釉最常用的熔剂,具有强烈的熔融作用,能增加釉的光泽、烧成范围、流动性、弹性与机械性质(硬度除外)。

四、陶瓷色料

色料按用途的不同分为釉上彩料、釉下彩料、釉中彩料三大类,古代彩瓷主要为釉上彩或釉下彩。釉上彩料是由颜料与易熔的熔剂,乳浊剂、稀释剂等组成,所用熔剂为熔化温度较低的富含钾、钠、硅、铝等的玻璃体。常用的乳浊剂有SnO2、ZnO等,稀释剂是生的或煅烧过的高岭土、硅氧或氧化铝等。这些仅于较淡的颜色中使用。釉上彩料施在已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置烤花窑内以600°C-850°C的低温烤烧而成,因烧成温度较低,许多颜料都能经受得住这个温度而不至于分解变色,所以可用的色彩种类较多,其缺点是施在釉层表面之上,且烧成温度低,结合不够牢固,易在洗涤时受磨损,或在使用时受食物酸的侵蚀而有铝溶出,不及釉下彩经久耐用。

釉下彩料是由颜料与较难熔的熔剂和稀释剂所组成,所用熔剂为长石和釉熔块等,其助熔作用不需要象釉上彩料那样强烈。稀释剂的目的是冲淡颜色和控制收缩,常用的有粘土、高岭、矾土、Al2O3、石英等。釉下彩料是施在生坯或素坯上,然后覆盖透明釉,再与坯体一起在1200-1300°C的高温下烧成。由于烧成温度高,很多颜料经受不住这个温度,故可用的色彩品种很少,在古代只有青花和釉里红两种。

颜料在与其他无机原料配成色料或色釉后,其烧成后呈色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着。影响色料或色釉呈色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着色剂含量的多少——愈多愈深。

2、着色剂细度的大小——一般来说,分散度越大,着色力越强。

3、坯、釉或溶剂的性质。

烧成的气氛与温度——各种金属氧化物在还原烧成时常构成低价氧化物或亚氧化物,在氧化焰烧成时常构成高价氧化物,其呈色也与此相适应。



                                                                                                                              摘抄《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师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