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的器物在地面上多年与空气接触,空气中含SO2、SO3、H2S、H2SO4等硫化物。其中SO2为一次污染物,其余均是由SO2氧化转化形成的二次污染物。SO2人为来源其中约有60%来自燃煤,30%左右来自石油的燃烧和炼制。SO2在大气中通过光化学氧化、均相氧化及多相催化氧化等,最终转变成硫酸或硫酸盐,通过干(湿)沉降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大气中还含有NO和NO2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人为来源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或化工生产过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最终会被氧化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颗粒,也通过干(湿)沉降的形式降落地面。大气中还含有氯化物、氟化物,CI2遇水经化学变化会兼具酸性和氧化性,HF遇水会形成氢氟酸气溶胶,降水会把氯、氟污染物带到地面。另外大气中还含有化学组成十分复杂的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气体中的液体或固体微粒,按粒径可将气溶胶分为飘尘(粒径小于10μm)、降尘(粒径在10—100μm)。气溶胶粒子主要化学组分有硫酸和硫酸盐粒子、硝酸和硝酸盐粒子、有机气溶胶粒子和其它微量元素粒子(70余种)。上述某些化学物质对陶瓷器的釉面、胎土也发生化学腐蚀作用,也会产生类似出土器的某些自然老化痕迹特征。但因地面较干燥,胎釉与空气中所含水分的化学反应远不如地下古旧陶瓷器胎釉与水等化学物质反应强烈,所以呈现的自然老化痕迹特征一般都比较轻微,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却很大。总之,无论古旧陶瓷器处在什么环境下,这种硅酸盐物质都必然要与环境中的水、酸、碱、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另外有科研成果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旧陶瓷器釉内都会自然生成微细晶体,这是器物釉面自身老化所生成的自然痕迹。一切古旧陶瓷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产生自然老化痕迹,这是古旧陶瓷器的普遍规律。
摘抄《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师培训材》